玻璃窯熔池底耐火磚的侵蝕過程
隨著玻璃熔制技術的發展,玻璃溶液對池底用耐火磚的要求越來越嚴格,了解耐火磚侵蝕的過程,能夠在耐火磚設計及配置過程中有效的進行規避,減緩耐火磚的侵蝕,進而做到延長耐火磚的使用壽命。
玻璃熔窯池底大多采用多層結構,并有良好的保溫,使熱損失大大減少,池底溫度提高200℃左右,使該處玻璃液黏度降低,流動加劇,也就加強了對池底的沖刷和侵蝕。不僅如此,玻璃液還能輕易滲入密封差的磚縫處,與耐火材料作用產生氣泡,形成三相界面條件,發生向上鉆蝕現象。
加料時隨配合料及碎玻璃帶入的雜質鐵會造成更為嚴重的侵蝕;尤其在磚縫處,雜質鐵侵入磚縫或孔隙后會產生氣泡,將池底侵蝕出孔洞,與玻璃液對耐火材料接觸面上產生的向上鉆蝕相似。
現代玻璃熔窯池底的侵蝕來自于兩個方面:一、接觸玻璃液部位的直接侵蝕;二、下層密封層(襯層)的侵蝕,使池底磚損壞。
整個侵蝕過程分四個階段:玻璃液或雜質從磚縫滲透;密封層開始受破壞;發泡的玻璃液滲入池底鋪面磚及襯層之間;發生“向上鉆蝕”,使池底鋪面磚損壞。
因此,玻璃原料中都對鐵的氧化物控制在最低的允許限度。特別是用量較大的硅砂,其氧化鐵含量要求在小于0.2%。
上一篇: 分析耐火澆注料表面掛霜原因
下一篇: 耐火磚的使用制作要求及特性